周总理曾经说过:“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要让活着的人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那么,周总理一生中有哪些错误呢?

当然,这只是周总理自谦的说法,他的成绩还是要远远大于错误的,不过,周总理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人,他自己就曾经检讨过自己犯过的几次错误。
第一次错误,就是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我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是应该歌颂的,但是,周总理却不这么认为。
在1964年,中央策划了一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重点提到了南昌起义,在送给周总理审阅时,周总理就对大家说:“你们要写南昌起义,就写我的失败,不要歌颂。那个起义,当时没有经验,不清楚起义往哪走,也没有根据地,是失败的。你们应该重点写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后来还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这才是应该宣传的正确方向。”
可见,在周总理看来,自己领导的南昌起义是失败的,路线也是错误的,应该批判,而不是歌颂。

确实,在中国革命早期,一直在模仿苏联革命,主张像苏联革命那样攻打大城市,比如在1927年发动的三大起义,就是分别攻打江西省会南昌、湖南省会长沙、广东省会广州。
但是,中国革命有它的特殊性,在双方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三大起义都失败了,只有毛主席及时改变方向,果断放弃攻打长沙,转而率领部队去了井冈山,这才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正如朱老总所说:“南昌起义虽然向国民党打响了第一枪,但是南下广州是错误的,险些全军覆没。如果三万多人的起义队伍,像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那样去发动农民,在农村站住脚,建立根据地,中国革命的局面会好得多。毛主席才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

第二次错误,是与王明的斗争。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央在武汉成立了长江局,周总理本来是长江局的书记,但王明去了武汉后,周总理却把书记的位子让给了他。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王明代表了共产国际。
在之前的几年时间里,王明一直在共产国际工作,他自己也以“共产国际代理人”自居,等到1937年底回国后,俨然一副“太上皇”的姿态,把中央原本制定的抗日政策都给否定了,要自己来领导共产党的抗战。
因为共产国际当时仍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共产党仍然要接受它的领导,因此,作为“共产国际代理人”的王明,自然也迷惑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周总理。

周总理一向顾全大局,当王明去了武汉后,周总理就把长江局书记的位子让给了他,自己当副书记,结果让王明更加野心膨胀,经常以“中央”的名义发表言论,甚至要求延安的人也要去武汉开会,俨然把武汉当成了中央所在地。
好在毛主席及时制止了王明的这些做法,把他调回了延安,并撤销了长江局。
应该说,周总理在这次事件中是有错误的,为了顾全大局,过于忍让,没有跟王明进行坚决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王明的嚣张气焰。
后来,周总理也多次作过检讨,说自己当时不应该把长江局书记的位子让给王明,给共产党的抗战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第三次错误,是险些泄密。
1946年6月的一天,周总理乘坐马歇尔的专机去南京,在飞机上睡了一会儿,等到达南京梅园新村后,周总理突然发现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不见了!
要知道,这个小本子上记载了很多重要的机密,比如和熊向晖的联系方式,万一被国民党发现了,熊向晖就完了,甚至整个秘密战线都会遭到破坏,损失极大!
周总理也吓出了一身冷汗,立即让人把熊向晖秘密接到自己住处,对他说了这件事,让他做好最坏的打算,并对他说:“这个事故是我造成的,我要承担责任,要尽一切努力来挽救,不能一误再误。”
不过,好在周总理的担心没有变成现实,不然的话,秘密战线的损失就太大了!

至于为什么没有泄密,主要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马歇尔发现了那个小本子,但他来中国是调停国共内战的,会尽量保持中立,不会偏向哪一方,所以,他就没有把这个小本子交给蒋介石,而是还给了周总理。
第二个说法是说,马歇尔本来想把这个小本子交给蒋介石,说我有重要的情报要告诉你,但蒋介石不以为然,说我需要的是美国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不需要情报方面的帮助。
马歇尔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就不再管这件事了,直接把小本子送给了周总理。
不管怎么说吧,这件事都是周总理的一个错误,虽然是无心之失,但也实在是太危险了,好在有惊无险,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
(参考资料:《周恩来传》《人民公仆周恩来》《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
元鼎证券-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