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发布。上一篇文章中正规配资平台,我们已介绍了“十五五”规划中国家将重点发展的四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今天,就为同学们分享这些领域相关的高校。

新能源
与新能源产业高度相关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工科领域,尤其是能源、材料、电气和交叉学科方向。那么在新能源领域有哪些颇具实力也很有特色的高校呢?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学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全国首批获批建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全国排名第一(2014),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全国同类学科第一。
西交大在新能源领域拥有拥有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流体机械国家专业实验室,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核电厂与火电厂系统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
除了高水平科研平台以外西交大在新能源领域也有顶尖的师资队伍。拥有陶文铨院士(传热学泰斗)、郭烈锦院士(多相流与氢能专家)等领军学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教授135名、副教授124名,讲师5人,特聘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素有“电力黄埔军校”之称。在国家“双碳”战略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华电充分发挥其能源电力学科特色优势,已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核心高地之一。
2007年7月,华电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可再生能源学院”(现为新能源学院),是中国首个专门培养新能源人才的学院。
在专业设置上本科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水利水电工程。在研究生培养体系。设有“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硕士点。
华北电力大学同样拥有强大的科研平台,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设有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风力发电研究中心、太阳能研究与工程中心、氢能研究中心等7个专业研究中心。同时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隆基绿能、金风科技等共建30+产学研基地。
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是支撑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是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学校。在新材料领域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综合实力,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全球排名前列的高校。学院拥有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国内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并在国内首批设立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被列为教育部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023年材料学科入围ESI万分之一,2025年ESI全球排名第9。
上海交大材料学院依托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全链条支撑体系,拥有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在新材料领域上交大更是专家云集。现拥有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29人,国家级青年人才43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学校,在新材料领域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突出的国防特色、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显著的国家贡献。全面服务于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深空探测、航天基础支撑技术以及新型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形成了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在高性能材料和智能制造等领域享有盛誉,成为推动中国航天事业进步和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拥有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500余项,航天科研生产单位横向项目1000余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突破了先进陶瓷与金属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形性控制、大型复杂高端构件高能场精密成形等一批关键技术,支撑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嫦娥系列”月球车、“试验系列”卫星、“问天、梦天”空间站、“长征系列”运载火箭、“C919”大飞机、“复兴号”高铁以及国产电子元器件替代等国家重大战略装备发展。
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指以真高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为活动范围,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如无人机、eVTOL飞行汽车、轻型运动飞机等)的飞行活动为核心,辐射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简言之,低空经济就是“让天空成为新的交通层和产业空间”。它不仅是传统航空业的延伸,更是融合高端制造、人工智能、通信导航、能源动力、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服务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教育部于2024年12月批准设立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该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下的交叉工程类,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面向低空经济产业需求,旨在培养具备低空飞行器设计研发与低空交通智能管控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课程体系深度融合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核心课程涵盖智能飞行器设计、低空人工智能、空域管理等方向。
该专业的设立,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低空经济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首批申报并获批建设该专业的高校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是航空(在大气层内飞行)与航天(在大气层外飞行)两大领域的统称,是以飞行器设计、制造、测试、运行和管理为核心,融合力学、材料、控制、信息、能源等多学科的高技术密集型工程领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是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三方共建高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有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直升机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12个,国家级创新中心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包括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等,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在基础研究领域,学校取得了“直升机广义涡流理论”“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理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成果。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深厚积淀和突出优势。学校重点建设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A+,并在2024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二;力学学科为B+学科,入选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10%。
西工大拥有国内顶尖的科研平台支撑体系,牵头建设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并共建强度与结构完整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同时建有冲击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冲击动力学及工程应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试验飞机设计与试验技术工程实验室、工信部未来飞行器协同创新中心等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全面覆盖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强度、试验验证、系统集成等关键研究方向,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西工大在航空航天领域汇聚了一支高水平、多层次的师资队伍,现有两院院士(含外聘)7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8人,以及全国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14人;同时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和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形成了以院士领衔、领军人才为核心、青年骨干为生力军的创新梯队,持续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输送“总师型”人才并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

总结
“十五五”规划是中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关键五年规划,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战略意义。《建议》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和航空航天四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不仅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蕴藏着大量就业与创业机会。对高中生和大学生而言,提前了解相关专业——如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低空技术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并结合自身兴趣选择优势院校,是把握国家战略红利的关键一步。选对方向,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是在参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升级的伟大进程中实现价值。未来已来,机遇就在眼前。
元鼎证券-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