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凌晨五时,夜色尚未褪尽,邹平市黛溪街道东城社区宏苑小区幸福食堂的灯光已经亮起。负责人杨波正逐一审视早餐食材,突然,一通带着哭腔的紧急来电划破宁静:“杨师傅,我叔叔在家晕倒了,您快救救他!”来电者是独居老人于爷爷的侄子,远在外地的他手足无措,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那个常牵挂着叔叔饮食起居、比亲人还靠谱的食堂师傅。杨波来不及多想,抓起外套就往老人家中狂奔,联合物业破门施救、紧急联系社区拨打120,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让东城社区幸福食堂的多元价值瞬间凸显——这里不仅有暖胃的热饭,更有护命的担当。
作为社区养老服务核心,幸福食堂以“舌尖安全”为基础,每日供应低盐低油的多样菜品,工作人员牢记独居老人饮食健康信息,“缺餐必上门”;餐后还提供棋牌、阅读、健康讲座等服务,依托“政府补贴+公益支持+低偿服务”模式,构建起覆盖400余名老人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成为了老人身边的“守护者”。
宏苑小区的温暖实践,是黛溪街道深耕城乡养老治理的生动注脚。街道锚定“全域覆盖、精准滴灌、温情守护”的目标,让社区幸福食堂与农村孝善食堂双线并行,让“夕阳红”的暖意跨越城乡边界,浸润每一位老人的晚年时光。
而农村孝善食堂的温情,在韦家村体现得尤为真切。每隔一段时间,村“两委”都会牵头举办“团圆家宴”,村支书带头和面切菜,返乡年轻人主动报名当志愿者,帮着择菜摆盘、搀扶老人入座。82岁的独居老人王桂兰,腿脚不便却从未落下一次家宴,“孩子们扶着我,同桌都是老邻居,吃着热乎菜,比自家过节还热闹。”同时,还会有志愿者不时记下老人的用药需求,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代买药品。截至目前,黛溪街道已将1000 余名城乡老人纳入服务范围,一张“10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温情网络,稳稳覆盖辖区街巷村落。
这些遍布城乡的食堂,早已超越“吃饭场所”的单一属性,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与“情感纽带”。“楼道里电线跟蜘蛛网似的,看着就心慌”“晚上走路怕绊着,还担心着火”。老人们在餐桌上提起的关于“飞线”的顾虑被工作人员一一记下,汇总后反馈给街道。没过多久,施工队就进驻小区,重新规整线路,原本杂乱的楼道变得整洁安全。村干部借着饭点拉家常,一边给老人添菜,顺带宣传养老认证、医保缴费等惠民政策。街道搭建的信息交流平台,实时互通老人用餐记录与服务需求,一旦出现“未按时就餐”等异常,食堂会第一时间联动网格员、村干部上门处置,让养老服务从“被动响应”升级为了“主动预判”。
从社区食堂的紧急救援,到农村孝善食堂的邻里温情;从一碗热饭的民生温度,到“医食住行娱”的全链条保障,黛溪街道以食堂为微小切口,撬动基层养老治理的大变革。在黛溪街道,基层治理不再是冰冷的政策条文,而是转化为老人餐桌上的热饭、家门口的服务、心坎里的安心。这张遍布城乡的养老网,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勾勒出了新时代基层治理“以人民为中心”的温暖底色,为基层养老服务创新提供了可感、可学、可复制的“黛溪方案”。
通讯员 邱宁 报道
元鼎证券-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